【文/记者 文武 研究生记者 陈晓玲 摄/金梓衡】10月12日下午,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教务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处、社会科学处、资产管理与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外国语学院调研座谈,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教师参加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张希分别听取了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异夫关于学院建设发展情况和学院党委书记刘昌松关于学院党建工作情况的汇报。
周异夫从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总量概括、学科结构、学科支撑、学科评估、学科状态、学科发展、挑战与建议几方面进行汇报,对学科支撑中的核心举措、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就业去向、国际交流以及“精外语、厚人文、宽专业、大外语、国际化、强二外”的办院思路作了重点介绍;刘昌松从学院党委基本组成、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党建工作促进学院发展等方面作了汇报。
座谈中,与会教师就教师评价体系差异化、一流学科建设的资源整合、人才引进与在职教师培养等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并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讨论。
张希肯定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保持日语、俄语传统优势语种基础上,丰富了西班牙语等新语种,不断优化精品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保障了人才培养的高水准和学生就业的适切性。
张希指出,外国语学院不仅是外语教学,也要培养跨文化、跨学科的新人文方面人才。对于专业的老师,他强调,应该有更多的老师可以同声传译,可以用外文撰写小说,可以将学校优秀的人文社科专著翻译成外文出版,也可以成为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为促进学校的国际化作出更大贡献;教学是每一位老师的首要任务,不能因任何原因降低教学的基本标准;学术成果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是论文、专著、译著等。对于人才评价标准,他强调,同样的计划可以考虑学科差异,但要充分保障学校层面人才计划的高水准;注重“破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管评价标准如何变化,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恪守科学伦理的底线,不能逾越学术规范的红线。
张希指出,多语种学习、跨文化教育是学院建设的生命线。希望学院立足后疫情时代新的国际化挑战,研究应对新国际化挑战的新策略,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的深层对话和多元认知。